政府工程建设中不乏创新技术的实践者和城市发展的先行者,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契机,深圳市建筑工务署评选出2024年“工务先锋号”,对一批优秀项目团队予以表彰。他们不畏艰辛,敢于挑战,用智慧和力量书写着政府工程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篇章。在这里,我们记录下“工务先锋”的奋斗故事。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先,无论哪个时代,粮食安全永远是事关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福祉的大事,粮仓作为粮食储备的重要载体,是确保粮食储备能力的基础。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镇海边,一个集粮食储备、中转、应急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粮食综合物流园区——深汕粮食储备库正热火朝天地建设中。
为了让这座科技粮仓在海边荒野拔地而起,在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文体和水务工程管理中心项目主任刘峰的带领下,项目副主任李浩,造价工程师陈琦,土建工程师杨飞翔、吴结明,机电工程师张伊凡,水暖工程师刘秋琼在这片山海之间,每天伴着清晨的海风“上工”,戴着夜幕的星辰“收工”,扎根工地,用钢筋和混凝土的语言讲述他们的奋斗历程。
深汕粮食储备库围绕“与环境和谐共存”的设计理念,充分的利用山体水库等景观资源,打造现代、简洁、工业化的建筑风格。项目建成后,将运用绿色智能、自动高效的储粮新技术,结合绿色新能源综合利用,探索建设新型绿色低碳粮库。
从位于通港大道的南库区一号门进入工地,场地平整,机器轰鸣,塔机挥舞,各种工程车辆有序进出,率先浇筑起的两座筒仓已确定进入封顶阶段,建设进程正有条不紊地推进着。但在项目建设初期,施工条件远没有现在这般良好。
深汕粮食储备库项目位于小漠港后方区域,总用地面积约3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22.3万平方米,分为南、北2个地块。2022年工程开工时,这片区域内包括了林地、鱼塘、养殖棚、水库等诸多制约施工条件的地理环境与因素。回忆起平整施工场地的过程,项目主任刘峰感慨道:“都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诸多不利条件下,我们项目组和各参建单位齐心协力,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促进了项目前期工作的顺利推进。”
没有施工条件,那就自己创造施工条件。深汕特别合作区如今正处于大发展、大建设时期,部分市政道路仍处于建设当中,加之深汕粮食储备库北库区地理位置偏僻,在项目初期,工程进场甚至都成了一个难题。为了能够更好的保证施工进程,项目组不能等也不能靠等。为创造施工条件,项目组及总包Ⅰ标协调各方资源,排除万难,在合作区各相关单位的帮助下开设了一条进场施工临时便道。
“我们不仅要专注于项目本身的建设,还要解决相关的配套设施,这在市内其他项目中是没办法想象的。”项目副主任李浩介绍道,深汕粮食储备库项目的筒仓建设采用的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滑模技术,仓壁滑模施工必须一次滑升,不留水平施工缝且仓体表面必须随滑模施工时压实抹光,这对混凝土的供应及时性及质量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经过评估,距离最近的两家搅拌站混凝土运输至项目时间没办法保证,针对混凝土供应这一难点,在总包Ⅱ标进场时项目组定下自建站的核心策略,协调各方,用时3个月,完成搅拌站报建、建站、投产。
作为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承接的首个大型粮库项目,项目组没有过往项目经验可供借鉴。针对如何高效高质量、安全顺利完成本项目,秉持“走出去、带回来”的态度,从方案设计开始,项目组与各参建单位先后到广东省储备粮顺德库、广州港南沙粮食码头、杭州仁和库、上海良友集团、浙江中穗库、东莞角美粮库、宝安粮库、中山粮库及其他省外优秀粮库项目进行调研,学习借鉴功能定位、先进的技术、工程重难点、建设管理、运营要求等方面的项目建设经验,并与运营单位保持深入沟通,确保项目满足使用需求,保障项目的先进性,提升项目的管理能力。
深汕粮食储备库项目具有专业分包单位众多、专业和工种多、交叉管理、立体作业的特点,因此合理的施工组织与协调是确保工程顺利、达到项目各项实施目标的关键。为保障项目管理的连续性,如期高质量完成项目各工期节点任务,项目组经过充分论证,编制了项目管理手册。
“在项目的施工现场管理中,项目组发现问题后都会第一时间开会讨论,尽快制定方案解决,工作中我们大家常常往返于施工现场和会议室之间。”造价工程师陈琦介绍道,走进深汕粮食储备库项目部,左转第一间便是会议室,这是项目组成员开展“头脑风暴”的地方。为了快速、高效解决项目问题,项目的决策、管理、执行,都有明确的沟通协调机制。
“整个项目组不仅是团队,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李浩在谈及项目组成员时,用“团结、包容、活泼、担当”四个词来形容同事们。
对于项目组成员来说,每周的工作都要经历一次“迁徙”,从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文体和水务工程管理中心开完会再到项目部,通勤距离将近130公里,从高速路到县道再到村道,碰上下雨天车辆在泥路中穿上“迷彩服”的同时,车中人也早已被颠簸的路况晃“散架”。因路途遥远,为了不影响项目建设和管理工作,项目组成员经常驻守在项目上,时常不能与家人团聚。
由于位置偏僻,从项目部到最近的村镇至少需要30分钟车程,项目组成员在工作之余就没有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的娱乐项目。为了让同事们在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能够张弛有度,工作之余,项目上常会组织大家一起徒步、爬山、开展篮球比赛等。
即便处于如此“与世隔绝”的工作环境当中,项目组成员们依然能保持积极的工作状态。杨飞翔是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文体和水务工程管理中心在深汕的“老人”了,在完成深汕区域上一个项目的工作后,他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深汕粮食储备库项目。
作为驻场土建工程师,杨飞翔必须24小时待命,特别是遇到下雨、台风等天气,不论白天黑夜他都要坚守在工地现场。在“超长待机”的工作环境中,杨飞翔不仅没有抱怨,反而幽默地调侃道:“现在工作条件很不错了,以前我在深汕连外卖都点不到,现在只要愿意等上一两个小时,还是有外卖能送到的。”
面对风吹日晒和尘土飞扬,项目组之所以能苦中作乐,是源自于内心对成就感的向往,谈及在深汕粮食储备库项目工作的困难,项目组表示:“这是一项民生工程,我们建造的项目能让百姓将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能参与这样的项目建设是我们作为建设者的荣幸。”
仓廪实,天下安。未来,这座融入多种先进的技术的高品质绿色粮库,将以节能、节地、高效、智慧的形象牢牢扎根深汕特别合作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快速推进粤东地区粮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