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工程怎么做?智能化将是趋势。今天下午,由隧道股份路桥集团、三一重工、上海北斗平台公司研发的国内首套无人驾驶智能沥青道路摊铺压实设备在上海朱建路道路改建项目上完成了工程应用”首秀。
袁学强是一名摊铺工人,如今已经退休,从1978年开始还没摊铺机时就参与沥青摊铺工作。10万小时,1000公里,40年来他见证了上海的每一摊。每次的施工现场,要指挥车辆找准时机碾压,轰隆隆的噪音下,他一开工就要扯开嗓子喊。沥青摊铺要保证150度的温度,经常烫得没办法上脚。坐在露天的驾驶员位置,还得忍受高温强震。
以前的摊铺,就是这样,施工环境恶劣,工人工作非常辛苦。作为上海沥青道路摊铺领头企业,隧道股份路桥集团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最近5年从事沥青摊铺的工人人数减少了45%,减员趋势明显。年轻人也不愿意从事这么辛苦的工作,随着袁学强这样的老师傅逐渐退居二线,技术工人后继无人。原先的摊铺技术都要依赖人的经验,这种工作方式也不再符合现在的工程要求。
这也是隧道股份路桥集团、三一重工、上海北斗平台公司三家单位共同研发无人驾驶智能沥青道路施工设备及成套技术的原因,历时两年,经过不断试验,今天这一技术终于在工程中首次亮相。
这也是这一技术的全国首秀。今天在位于朱建路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一台无人驾驶沥青摊铺机打头,正在按照预先设定的路线缓慢稳步地向前推进,沥青混合料被均匀铺设在地面上,两台无人驾驶压路机紧随其后,往复碾压着刚刚摊铺完成的路面,三台机器驾驶室中都空无一人。
像袁学强这样的“老法师”的技术经验都被转化成了大数据。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这台行进中的无人驾驶摊铺机除了具备自动行走、料斗开合、输分料自动运行等功能外,其三维整平系统更可完成对熨平板的自动找平、振动、振捣等作业功能,并通过红外温度扫描实现对路面的温度数据来进行采集。在工程现场后方的控制室内,电脑屏幕上正实时显示着三台设备的运作情况及工程参数,工程师们正密切监控着各项参数。
据介绍,采用无人技术后的施工现场,相较传统施工环境下的作业人员总数可减少30%,摆脱了传统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驾驶对“人”的依赖。工人们不用长时间暴露在沥青的高温和刺激性烟气环境中。现场作业中的无人驾驶压路机均搭载有自动避障功能,能确保行进范围内的作业安全。
此外,采用无人驾驶的智能施工设备,还可以在未来实现更精准、更高质量的施工。据了解,三台无人驾驶施工设备中均采用了地基增强的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确保了施工设备行驶路线的精准,精度可以精确到50毫米以内。通过智能设备上安装的大量传感器,工程师可以充分收集施工全套工艺流程中所采集的环境和温度、路面温度、碾压速度等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未来可根据不同的条件自动优化施工参数。
据三一重工研究院院长刘秋宝介绍,三一无人驾驶技术已应用到了摊铺机、压路机、挖掘机、运输车等产品中,未来将继续在工程建设机械的数字化和智能化上进一步开展研发工作。
隧道股份路桥集团总工程师蒋海里和记者说,今天的工程应用是面向未来智能化、精细化施工研发的一个起点。“后续我们还将继续研究,将无人驾驶摊铺的应用场景拓展到城市高架、机场等不相同的领域,以满足多样化的城市建设需求。”据了解,本次施工段完成后,科研团队还将研究将5G通讯技术应用于无人驾驶摊铺压实设备,并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智能化程度,为道路建设带来更高效、更优质的智能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