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公告表示,公司董监高计划减持不超过754.91万股。这是近两个月来,
三一重工方面表示,董监高减持是出于个人资金需求。为了平抑该事件引发的股价下跌,三一重工还罕见披露了月度销售报告,表明8月份公司销售量走高。纵观整个工程机械板块,在国内需求下滑的同时,企业纷纷出海,出口业务慢慢的变成了了许多企业的业绩支柱。
针对减持一事,《华夏时报》记者多次拨打公司电话联系采访,但电话始终未接通。记者同步向三一重工发去了采访提纲,但截止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既然看好公司的发展,那董监高为何集体减持?近日,一场长期资金市场“言行不一”的戏码在三一重工身上上演了。9月7日,三一重工发布了公司股东及董监高减持股份计划的公告。据悉,三一重工的7位股东及董监高因个人资金需求,拟从今年10月9日至明年1月8日期间,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共减持不超过754.91万股,减持价格按照市场行情报价确定。
若按照9月9日(发布减持公告后的首个交易日)的收盘价来计算,此次三一重工董监高集体减持的总额不高于1.15亿元。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三一重工的董事长向文波拟减持股份的数量最高,为500万股。减持使得三一重工的股价出现了严重的波动,9月9日,三一重工股价报收15.24元/股,跌幅达到5.52%。
董监高减持一直是长期资金市场的敏感事件。对于三一重工而言,这样的事件在约两个月的时间内发生了两次。7月9日,三一重工发布了重要的公告表示,公司的两位董监高将减持公司股份。最终,在7月31日,上述两位董监高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减持了98.27万股,套现1578.14万元。
上文提到,此次,三一重工的董监高集体减持是出于个人资金的需求。那么,三一重工的董监高是在这一时间点集体“缺钱”吗?三一重工2023年的年度报告数据显示,公司向董监高实际支付报酬4319.40 万元。
或许是为了阻止股价进一步下跌,三一重工在9月10日罕见地披露了关于近期销售情况的公告。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海外出售的收益为235.42亿元,同比增长4.79%,海外收入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比重达62.23%。
今年8月份,三一重工的小挖产品已连续6个月实现增长,且增速逐月加快,中大挖产品也已经实现企稳回升。其中,国内小挖销售台量同比增长51%、中挖同比增长44%、大挖持平;非挖产品如混凝土机械、起重机械降幅收窄。
海外方面,今年8月份,海外小挖销售台量同比增长16%、中挖增长32%、大挖增长63%,非挖产品则延续上半年的高增速。
与此同时,三一重工还额外披露了今年前8月份非洲市场的销售情况。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前8月份,公司在非洲的销售额达到3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60%。三一重工自2002年进入非洲以来,共销售设备超过200亿元,设备保有量超过23000台,位列中国企业产品出口非洲的第一名。
三一重工还在公告中表示,会促进加大对非洲市场的开拓,不断深化与非洲伙伴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等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为推动非洲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作出更大贡献。
《华夏时报》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在综合主机厂领域,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联重科、柳工为头部公司。对比来看,今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最高,为496.32亿元,三一重工则位列第二位。
公开资料显示,三一重工主要是做的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产品则是包括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等。其中,混凝土设备为全球第一品牌。今年上半年,三一重工的营业收入为387.38亿元,同比下降1.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为35.73亿元,同比增长4.8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则为31.26亿元,同比下降19.09%。
近年来,国内工程机械下游需求处于不断触底的过程,出口成为了工程机械企业的增长点。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发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份,挖掘机出口量同比增幅为均为负,且2月份同比下降最大,降幅达到32%。从3月份开始,出口量降幅开始收窄,并在7月份开始接近正增长。
今年8月份,挖掘机主要制造企业销售各类挖掘机达到1.46万台,同比增长11.8%。其中,出口达到7953台,同比增长6.95%,为今年以来首次出现正增长。
实际上,工程机械出海也并非一帆风顺,但相较于国内较为饱和的市场,海外市场更有机会。方面表示,今年上半年,来自境外业务的收入达到219亿元,同比增长4.8%,国际化收入占比为44%,同比增长3.37个百分点。自开年以来,工程机械行业形势弱于预期,国内市场低位下行,海外市场增长失速,但相比较国内市场而言,海外市场空间巨大,周期波动性小。
“当前,工程机械行业呈现内需韧性、外需回升的态势。从工程机械的需求端来看,基建和房地产是主要的下游需求端,但终端需求恢复不尽如人意,市场信心则依然不足,备货需求也释放不足。”兰格钢铁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昕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不过,今年以来,设备更新广受关注,被认为将带动工程机械市场回暖。7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文表示,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